
《村鎮水庫水處理成自來水的重力式一體化凈水設備》全文共1109個字,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。主要講述:村鎮供水工程水庫水是重要的水源,受降雨沖刷、農業面源污染因素影響,水庫水常存在泥沙、藻類、有機物超標等問題,如何將水庫水低成本、高效率地轉化為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?近年來,重力式一體化凈...
村鎮供水工程水庫水是重要的水源,受降雨沖刷、農業面源污染因素影響,水庫水常存在泥沙、藻類、有機物超標等問題,如何將水庫水低成本、高效率地轉化為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?近年來,重力式一體化凈水設備憑借其“無電運行、自動反沖洗、運維簡單”的特點,成為村鎮小型集中供水廠的首選方案。

村鎮供水場景常面臨交通不便導致設備運輸難、電力供應不穩定、缺乏專業運維人員問題。重力式一體化凈水設備采用“混凝-沉淀-過濾”三段式處理工藝,內部設計有斜管沉淀區,通過延長水流路徑,使泥沙等大顆粒雜質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,沉淀效率比傳統平流沉淀池提升3倍以上;過濾環節則采用多層濾料(如石英砂、無煙煤、磁鐵礦等),通過不同粒徑和密度的介質組合,逐級截留微小顆粒,出水濁度可穩定控制在1NTU以下。重力式一體化凈水設備采用的“虹吸反沖洗”系統:當濾層阻力達到設定值時,虹吸管內水位上升形成負壓,自動觸發反沖洗流程,水流從下向上沖刷濾料,將截留的雜質排出設備。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,也無需電力驅動,僅需定期檢查混凝劑和消毒劑投加量,真正實現了“傻瓜式”運維。這種設計使得設備即使安裝在偏遠山區,也能長期穩定運行,大幅降低了村鎮供水的運維成本。

以某村鎮水庫供水項目為例,水庫水處理成自來水首先通過管道引入設備前,需在加藥點投加聚合氯化鋁(PAC)混凝劑,混凝劑與水在管道混合器中充分混合(攪拌速度150-200r/min,時間2-3分鐘),使水中細小顆粒凝聚成較大絮體;隨后,水流進入設備內部的混凝沉淀區,絮體在斜管沉淀區緩慢下沉,形成污泥層,定期通過排泥閥排出,這一環節可去除80%以上的懸浮物;接著清水通過分流板進入過濾器,濾層由4-7種不同介質(如石英砂、無煙煤等)和粒徑(0.5-2mm)組成,通過物理吸附和篩分作用,進一步去除膠體、有機物及重金屬,出水濁度可降至1NTU以下。水流入蓄水池前通過自動投加裝置注入含氯消毒劑(如次氯酸鈉),殺滅水中的大腸桿菌、病毒等微生物,同時通過余氯監測系統確保管網末梢余氯含量在0.3-0.5mg/L之間,防止二次污染。
設備反沖洗環節是“無電運行”的關鍵:當濾層阻力達到0.05MPa時,虹吸管內水位上升至設定高度,形成負壓并破壞虹吸,反沖洗水流以15-18L/(s·m2)的強度自下而上沖刷濾料,持續5-8分鐘后自動停止。這一過程完全由水力控制,無需電力或人工操作,即使遇到停電或設備故障,也能通過手動觸發虹吸管完成反沖洗,確保設備持續運行。
重力式一體化凈水設備通過無電運行、自動反沖洗、多層過濾等技術創新,將水庫水處理成自來水的成本降低30%以上,運維難度大幅下降,尤其適合交通不便、電力短缺的偏遠地區。